
其实我们看看专车的本质,是典型的互联网思维,调动社会上闲散运力,达到资源最大配置的效果,一方面让车主有收入,另一方面解决大家出行的老大难问题。而车辆整体数量没有增加,道路也不会更加拥堵,也不会浪费什么额外成本,可以说是互联网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一次伟大的创新,这不仅代表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代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根本就不该受到任何质疑。
那我们再看非法运营是什么,未取得出租车客运经营许可擅自从事经营活动,换句话说,就是你不允许他干,他就永远是非法运营,如果你允许他干了,他就是正常运营了。我想交通部的意思,大概也是给他牌照管理,但现在专车发展的速度超乎想象,不是你要给谁牌照的问题,而是必须给这几个牌照。所以这多少让管理部门很不爽。给也得给,不给也得给,那我还怎么收钱?
之所以取缔非法运营,在危害里第一条就提到了,偷逃国家税费,损害国家利益。据不完全统计,单台“黑车”仅每年偷逃国家各种税费就达1.7976万元,然后其次才是影响城市形象,造成不公平竞争,侵犯乘客权益,影响行业稳定,引发社会问题。那么我们一个一个来看,偷税也许根本不成立,专车都是在大公司下有序的经营,他的营业额是要计入到公司法人身上的,所以并不会造成偷税,反而一旦成熟了,可能还会带来巨大的税收来源。确实造成了不公平竞争,但这只是相对于出租车司机而言的,那有没有想过,之前出租车司机被出租车公司和牌照管理压榨,是否就是公平的?凭什么他们每天工作时间的三分之二都要交份子钱?就因为你是牌照垄断?打个比方说,下海经商发大财,就是对固守体制的国企员工的不公平竞争,这显然是说不通的。至于第三点,在平台大公司的运营下,我们看到专车服务无论是态度,结算还是保险机制,都远远超过了出租车行业,对乘客权益非但没有侵犯,反而是更加正规,所引发的行业不稳定,也必然让行业换挡升级,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也必然是所有人都受益。
当然这里面确实有个受害者,那就是地方上的交管部门,专车的横空出世,打破了固有的利益格局,让手握出租车牌照的公司不再值钱,客观上造成了权力资产的贬值,寻租、腐败的土壤逐渐消失,因此他们会逆历史潮流而动,尽可能的阻止这场创新运动的发展。他们惯用的伎俩无非是,这个市场只要不管就乱,但我们看到专车出来之后,市场有序且稳定的运行,并未出现任何混乱的迹象,足以说明市场经济的活力和自调节能力。在市场经济前提下,市场才是创新的发起者而最后监管者,我们那只管不住的手,其实并非是真的管不住,只是摸不到钱了,很难受。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