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链家们该不该罚? 
今天有消息说,房产中介集体被罚,上海市住建委、市工商局宣布了对本市房地产经纪企业进行执法大检查的结果,链家、太平洋、我爱我家等6家经纪企业因违规行为被罚款。那么这些中介存在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又对买房,甚至是房地产市场产生什么危害呢?

先看主管部门的处理意见,链家、太平洋、仁丰、汉宇、我爱我家、佳歆等6家经纪企业通过相关网站,对外发布二手房信息时,以虚构房源、虚标房屋价格等方式进行虚假宣传,误导他人。这其实无疑打了链家一个响亮的耳光,刚刚巨大投入的《欢乐喜剧人》,那句真房源才安心,说了不知道多少遍,花了不知道多少钱,但却挨了虚构房源、虚标房价、虚假宣传的刀,确实莫大的讽刺。这一纸处罚相当将今年链家的所有广告投放都化为灰烬。

链家们该不该罚?

其实大家心里明白,房产中介是什么路数,房源信息有多大的水分,网上明码标价的房子,到了线下的时候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说句公道话,在这方面链家做的算是好的,而其他的中介更是混乱不堪,甚至根本没有的房子,甚至是样板间的图片都被挂在网上滥竽充数。

另外,大家心里最不满意的就是中介买卖二手房或者租房的时候起到的作用,由于房地产中介的商业模式,他们行业里面最重要的一句就是得房源者得天下,所以有房就是爷,无论是出租还是出售,他们始终坚定不移的站在有房者的一边,所以一个劲的加油呐喊,对房屋进行加价。曾经跟中介聊过,我说卖房挂多少钱合适,人家说上月卖了一套,是多少钱!您加价2000一平米就对了。我说不会卖不掉吗?中介很自信,卖不掉2月后再加价2000,中介的理论就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房价不断上涨才是最好的广告。你要想低价卖房,从中介的角度就不答应。这点让买房的人十分恼火,尼玛你的中介费都是爷出的,你竟然串通卖房的来坑我。叔可忍婶也不能忍!但不忍又能怎么办呢?再加上链家的独家代理秘籍,做到了部分房源的垄断,别的中介想去竞价都没有了机会,所以房价才会水涨船高,二手房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越涨价卖的越好,越跌价越没人买。二手房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了不能充分市场化运转,也就对新房完全构不成压力。

链家们该不该罚?

这次上海号称就要出重拳打击这个事。

第一条就是散布涨价信息,炒作房价。回忆下,哪个中介不是跟你说,大哥房价马上大涨了,现在不买马上就没有了。所以如果打击这个,中介各个该罚。

第二条隐瞒房地产查封、抵押等权利限制状况信息,诱骗消费者交易;这条也经常出现,很多中介还给你想办法,比如链家之前就有这个服务,用他们自己的钱先把房产解封,然后再给你过户,只不过你要交相应的资金使用费用,利率还不低。不过这还算好的,有的是根本不告诉你,等你交完首付,然后告诉你各种问题。想退为时已晚。

第三在交易合同约定的转让价款外,变相收取额外房价款; 中介跟房东串通,在交易中突然加价,特别是在收取了首付款,办理了贷款后突然加价的比比皆是。很多房东也都是中介怂恿的,还有中介鼓动房东毁约,找价格更高的买家。

第四,通过虚构房源、虚标房屋价格等方式,进行虚假宣传;这个打击难度有点大,但也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特别是独家代理模式,基本上就是虚标房价的开始。

第五,伪造社保、纳税、婚姻等证明材料、法律文书,骗取购房资格、逃避税收、规避限贷;之前所谓的链家金融,说白了就是骗贷行为,本来首付不够,你给提供首付贷,让他的资质符合了贷款要求,将银行的风险扩大数倍。另外,还有一种虚开收入证明,这个中介都能办到。本来月供收入比不能高于50%,很多家庭甚至将收入虚开好几倍,每个月8-9成的收入都用来还贷款,还有很多根本就没收入的,也去办贷款,这其中不少都是中介的功劳。

链家们该不该罚?

第六擅自通过网签系统虚签经纪委托合同、交易合同,虚报委托价格或虚拟成交价格,这条同样普遍,而且基本全都这么干。这就是阴阳合同,房价做的跟地区指导价一致,然后房价之外的家具作价好几百万,基本上每个合同都是这么签的。这里只有漏网没有错杀。.

第七征收安置住房、共有产权保障住房违规交易,提供经纪服务等。这在租房中比较普遍,拿保障房来当房源,中介们基本是房源就不问出处,一概通吃,甚至有的还在卖小产权等不受国家法律保护的房产。

所以,如果这次整治够彻底,那么几乎每个中介都会被罚,一点都不冤,不过很多人在叫好的同时,突然看到了处罚规定:市工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规定,对上述6家经纪企业分别处以13万元至20万元的行政处罚。一下都蒙圈了,13-20万元的罚款,这对于融资60亿的链家来说,跟罚酒三杯没什么太大区别吧。


话题:



0

推荐

齐俊杰

齐俊杰

746篇文章 5年前更新

银库金融副总裁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