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债转股乃缓兵之计 实则风险不小 
最近,债转股成为了热词,好像是跟供给侧改革同等重量的一个经济热点。似乎通过债转股,中国企业端债务过高的问题一下就都能解决了。但真的如此吗?

显然没有这么轻松,债转股的目的其实就两个,一个是解决企业债务过高造成的风险,从数据来看我国企业负债占GDP的比重已经高达166%,而世界的标准是多少呢?一般是不超过80%-90%,也就是说企业负债超过了标准一倍以上,那么这个债务风险是十分巨大的。现在经济下行,银行收缩,已经到了企业还不起钱的时间点。很多国企开始违约,银行坏账率大幅攀升,而债转股的直接目的就是减轻企业负担,然后顺便让银行的不良别那么难看。

债转股乃缓兵之计 实则风险不小

债转股乃缓兵之计 实则风险不小

债转股乃缓兵之计 实则风险不小

第二个目的就是希望借此加强直接融资比例,那意思就是,别有事没事都去银行借钱,你们也想想办法发点股票,发不出股票,我把债务给你变成股票也算你是直接融资了。

但是,真实情况确实,债转股就是给还不起钱的企业找了个理由,让他们继续赖着,基本上就是个缓兵之计。这些企业本来是要死的,要被银行逼死的。基本也属于是落后产能的代表,现在让他们继续赖下去,继续活着,势必占用新的社会资源,也阻碍了经济周期下的出清,僵尸企业不但没被清理,反而越活越滋润,有一种大到不能倒的赶脚。而这种扭曲必然影响经济的复苏。甚至会让银行陷入更重的负担。而银行为了转嫁自己的风险,也必然在二级市场上进行套现抛售。最后就影响了整个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债转股乃缓兵之计 实则风险不小

另外,反正债转股了,也不会追求不良的责任,这样会导致信贷人员加紧去掉一些资产质量更差,一些几乎没有希望的企业,反而让一些优质企业失去机会,所以这种行政性的甄选过程,也必将让效率更低。大量的利益纠葛提供了利益输送甚至腐败的空间。而腐败和关系户必将让社会资源造成更大的损失。最后下来很可能造成一个局面,就是银行跟僵尸企业越绑越多,而大量的优质企业反而拿不到贷款。

其实在1998年,我们实行过一次大规模的债转股,那个时候的背景很多人其实都还记得,亚洲金融危机刚过,经济陷入通缩。国企工厂纷纷倒闭或改制,工人下岗潮出现。银行的不良贷款,长期处于20%左右的高位。所以那个时候的债转股更多是为了银行,降低银行的不良率,也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减慢下岗潮的速度。另外,当时成立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从银行接走了1.4万亿的不良,其中4000亿债转股,为银行后来上市奠定了基础。可以说上一次债转股是成功的,但这其中房地产功不可没,由于进行了房改,中国经济把房地产当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这个强心剂一直带动经济发展了17年。

债转股乃缓兵之计 实则风险不小

另外,当年的货币供应量也较小,货币上有的是空间去兑水,这十几年间我们的货币供应量更是增长了十几倍。而现在这两个条件似乎都不具备了。房地产之后,中国经济再也找不到火车头,而地产开发陷入停滞后,整个经济处于明显的下行空间。再有货币发行也已经接近极致,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消解货币,而不是继续增发。如果国内不有效消解货币,那么就要对外大幅贬值,让资本外流,这几年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跨国并购,其实已经说明了这一点。当你的资产和财富不对等的情况下, 越来越多的财富开始倾向于国际并购,也就是向外流动。而对于国内的资产泡沫而言,大量货币外流,必然造成极大的隐患。

债转股乃缓兵之计 实则风险不小

所以,关键点来了,债转股之后,是否能让企业经营状况越来越好?这是成败的关键,1998年靠货币增发带动通胀,让企业纸面业绩增加,同时房地产拉动经济走上快车道,而如今呢?让企业经营状况转好的基础点在哪里?如果找不到这个基础点,那么就会跟我上面说的情况一致,银行会越来越多绑定僵尸企业,然后迫不得已到股市上去套现。


话题:



0

推荐

齐俊杰

齐俊杰

746篇文章 5年前更新

银库金融副总裁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