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压根就没有什么就业寒冬

 压根就没有就业寒冬 

昨天有消息说百度停止大规模社招,要进百度必须李彦宏批准,之前阿里也说要缩减招聘人数,传闻他要将招聘人数从3000降到400人,然后又有华为大规模裁员的消息,但后来被否认了。联系这些新闻,有人就惊呼了,就业的寒冬来了。这可肿么办?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如果互联网还有就业的寒冬,那别的行业就没法活了,根据某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互联网IT行业的CIER指数是5以上,换句话说,在这个行业里,每个岗位需求和供给的比例是5:1,每个求职者对应的是5个以上的选择空间。而从这个行业的人员流动速度,更能看出互联网的兴旺,据某网站的报告,这个行业平均换工作的周期只有1.5年,1年半就跳槽一回,而一线的技术人员,有个3-5年经验的起薪基本都过了15,稍微资深一些的运营,市场,技术类的岗位3-5万的薪酬也是常有的事。而高管年薪基本都接近百万,这还不算期权。这种收入水平,差不多已经接近硅谷了,在中国工作就能拿到美国的薪资,估计在中国只有两个行业,一个是互联网一个是金融。所以,如果你在这个行业里,在滚滚浪潮之下,在风口之中,又在一线城市,基本上不可能找不到工作,甚至不可能找到低薪的工作。BAT不扩招了,还有众多的中小公司急需人才,而且很多都是烧钱的公司,压根不惜血本。所谓的就业寒冬,不如说成是招聘寒冬,现在最头疼的是公司的HR经理,根本淘换不到物美价廉的人才,动辄报价都是几十万年薪。就这福利不好,太早期的项目还没什么人乐意去。

 

当然,有些人确实感受到了寒冬,但跟就业没关系,完全是因为行业所导致的。比如制造业工厂的工人,以及从事一些能源行业专业工作的人,恐怕觉得这个冬天特别的寒冷。很显然制造业在放缓,能源需求在放缓。让这些行业的市场容量在萎缩,有统计这些行业的CIER指数基本都在0.5左右,也就是说两个人要竞争一个岗位,根本就不敢跳槽,更不敢去要求甚至加薪,都小心翼翼的呵护着工作岗位。恐怕饭碗丢了。

 

这就是整个的中国大背景导致的产业升级,其实我们已经身处一个互联网的变革之中,连卖盒饭的都天天想着互联网改革,早已说明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底层工具,而这个行业的市场需求极大,反观10年来我们的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时间点,大趋势已经变了,没有抓住趋势的自然会被趋势所淘汰。所以就业的寒冬随时都有,也永远都不存在,所判别的依据就是你到底是身处趋势之中还是置身事外。如今的中国,制造业成本极大,而且严重产能过剩,房地产也足够泡沫,能源需求不足。要想进一步的换挡提速,只能发展新经济,没见到克强总理半年内去了两次创业大街吗?未来中国的希望全部在于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改造上面,需要资源重新整合,以打破一潭死水,提高生产效率,当然利润也要重新分配。主动改造的互联网们,肯定将是受益者。

 

最后提醒大家,世界变了,中国变了,趋势变了,即使是就业也要时刻保持创业的状态,将自己的未来看作是一个产品,努力把自己置身于趋势之中,否则抱残守缺只能被滚滚向前的趋势所淘汰,那个时候也就别去怪什么就业寒冬了。


关注公众号 齐俊杰/qijunjie82

0

话题:



0

推荐

齐俊杰

齐俊杰

746篇文章 5年前更新

银库金融副总裁

文章